首页微信阅读阅读趣玩微信文章华夏收藏网微信公众号文章

在它沉睡的日子里,人间已经度过了一千九百六十六个端午


Hi,大家好!


佳节又端午,小伙伴们端午节快乐!


在今天的文章开始之前,小宝准备先给大家讲个故事…




居摄二年年末的一天,肩水金关的烽火台下。


驿马带来一块木牍,交到一位戍卒手中。这是一份官方颁布的“历朔”文件,内容是第二年各月初一日的干支。


该做年历了!


戍卒取出31支划好格子的木简,先在第一支简上写下月份,再在随后每支简端写上日期,然后依照各月朔日干支,依次推算,写下各月各日对应干支。写好日期,接下来写历注。


比如正月以寅日为“建日”,就在正月每个带寅的干支日下写个“建”字。


再比如夏季甲子为“八魁”,就在四、五、六三个月中找到干支日甲子,在其下写上“八鬼节”。


写到“重节”了,从上至下数五栏,五月午月,再数第二个午日,甲午……


写好了。


戍卒拿出绳子,打算把年历编起来。


突然,他意识到了一个错误——居摄三年是个特殊的年份,这一年闰正月,所以后面的月份顺延了——第五栏不是五月午月,而是四月巳月,节日应在下面一栏,并且不是十八日甲午,而是二十四日庚午。


日历已经抄了那么多,全部扔掉太可惜。不过还好,只需替换十八日这一支简。


于是他抽出这支错简,将抄错处用削刀毁坏,掰断,随手丢在了烽火台旁的垃圾堆中……


公元1973年,一个晴朗的日子,一群考古队员来到烽火台的废墟下。


重重堆积的沙土被揭开,这枚木简静静躺在这里。一位队员小心翼翼地捡起了它。


在它沉睡的日子里,人间已经度过了一千九百六十六个端午。


图片说明: 简上的文字是:“十八日:丙申|乙丑|乙未|乙丑|甲[午]重节?|甲子八鬼节|癸巳?”


这就是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出土的汉简,简中载有“重节”文字,简中部有残缺,有学者据辞例补“午”字,“重午节”即是端午节,该简推测是西汉晚期历简,应是迄今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。



苏轼《六幺令天中节》


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

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

粽叶香飘十里,对酒携樽俎。

龙舟争渡,助威呐喊,凭吊祭江诵君赋。



《梦梁录》记载:


南宋临安(今杭州)人从初一到初五都在过端午节,家家准备桃柳蒲叶和粽以及五色水团等,门上悬艾与百草以避邪。

如今,杭州依然保留着包粽子,门上挂菖蒲艾叶,吃五黄,悬五色丝、饮雄黄酒和龙舟竞渡的习俗,它依然保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

比如,“闹龙舟”胜会是杭州西溪湿地传统的端午节民俗活动,至今已有500年历史。



说起龙舟,不得不说说一副帛画。


1973年于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楚墓就曾出土过一幅帛画,名为《人物御龙帛画》,画中主体即是一名男子(墓主)手执缰绳,驾驭巨龙,龙似船形,即为龙舟,男子乘龙舟升天。


《人物御龙帛画》

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


《大戴礼记》有颛顼“乘龙而至四海”、帝喾“春夏乘龙”之语,龙皆指龙舟。


帛画是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面,帛画上端缠有一根30厘米的竹条,是一幅可以垂直悬挂的幡,而幡是出殡时举的窄长的旗子,也叫引魂幡(或招魂幡),此帛画也是幅引魂幡画。


招魂习俗在楚国甚是流行,屈原就曾写过《招魂》等诗。



端午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就是源于祭屈原,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人们是为了悼念屈原,也有部分地区是纪念伍子胥、曹娥等说法。


在古人的传说中,人若是溺亡,以龙舟来为其招魂,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渐渐失去招魂的意味,演变成龙舟竞渡庆端午的民俗。


简牍、帛画等考古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古人们的真实生活,也让少时过节只知吃喝玩乐的小宝,如今更添了些许端午情结。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打开新页面

免责声明:由于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、来源较多,当您在查看好东西(www.haodonxi.cn)所整理的信息时,企业的信息可能已经发生变更,请慎重核实,"好东西"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和担保。"好东西"信息来源于网络"好东西"不对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,请用户慎重选择使用该信息。"好东西"业作为信息获取平台不参与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纠纷,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。

投诉方式:511543066@qq.com,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,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请您尽快联系悉"好东西"工作人员处理,我们会在7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,感谢您对"好东西平台"的关注与支持!

日最新精选